2023年為經濟復蘇的一年,北京、南寧、濟南、鄭州、湖北、廣東等多地已發放汽車消費券, 汽車消費有望成為擴大內需的核心抓手之一。
2023方向:軟件、電子與車規級芯片
新能源汽車過去一年的產銷表現,能用一部近期大火的電視劇名來形容——《狂飆》。
中汽協2022年汽車工業產銷情況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但是全年乘用車的產銷僅增長3.4%和2.1%,非新能源車的成績單并不好。
換車和首次購車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消費空間。
麥格納亞洲區人力資源總監毛陽玲在2022中國典范雇主頒獎禮上表示,2023年汽車行業整體來看處于穩中有增的狀況。 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低于發達市場較多,盡管乘用車和新能源的年產銷已經全球第一。 加之三年疫情改變了消費模式,有更多的消費者有意識去購買汽車,去代替公共交通出行,這都會增長汽車的銷量。
而面向全球的汽車零配件產銷更讓人血脈噴張:發達國家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和整車的產值一般可達到1.7:1,而我國目前只有1:1左右。
麥肯錫在《2030 年汽車軟件和電子市場展望》中預計,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的銷量從 2019 年的 8900 萬輛小幅增長到 2030 年的 1.02 億輛(復合年增長率略高于 1%),但汽車軟件和電子市場預計同期增長速度將近四倍。
樂觀者說, 受益于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對汽車電子的需求提升,中國汽車零配件市場相當于第二個有十年市場紅利的市場,此前被寄于厚望的是集成電路。
車規級芯片作為汽車電子的核心, 市場規模有望在今年進一步提升。生產一輛傳統汽車需要500-600枚芯片,而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新能源汽車每輛需要1000-2000枚芯片,且與消費級芯片有著較大差別,比如溫度,車規級芯片溫度范圍需覆蓋-40℃~155℃,而一般消費級芯片僅需0℃~70℃。
去年芯片企業紛紛裁員之際,吉利、北汽、上汽、一汽、廣汽、通用、大眾、福特、大陸等車企選擇與芯片廠商聯手,布局芯片賽道。
2023局部增量中的招聘與核心崗位
2022已經露出端倪,盡管電動和混動乘用車業績亮眼,但是多家快速擴張的新能源車企都經歷了裁員和畢業生招聘量的減少。成本的上漲和售價的下跌,肉搏廝殺下,車子賣一輛虧一輛,但是曾經源源而來的資金已經不再。
理想汽車2020年員工數量4181人,2021年員工數量1.19萬人;小鵬汽車2020年員工數量5084人,2021年員工數量1.39萬人;蔚來汽車2020年員工數量7800人,2021年員工數量1.5萬人,在經歷快速膨脹后,汽車“新勢力”們放慢了腳步。
以傳感器芯片、通信芯片等芯片為主的芯片技術已經成為行業新核心, 車規級IC在大缺貨期間啟動的晶圓擴廠項目開始陸續達產,新產線的運營需要比2022年更多的半導體專業人才。
(重要提示:資料成功提交后,我們的專業服務人員將在24h聯系您,請您保持通訊暢通。)